為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關于推動人工智能發展以及四川省委、省政府大力實施人工智能1號創新工程的決策部署,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,近日,四川省交通運輸廳、四川省科學技術廳聯合印發了《推動人工智能在四川交通運輸領域全場景應用行動方案(2025―2027)》,明確了工作目標和20項任務,以人工智能應用為基本著力點,以應用場景為牽引,推動人工智能在交通運輸建設、養護、行業治理、運輸服務等領域的融合創新應用,提升行業管理、生產和服務效能,帶動人工智能和交通產業融合發展。
01、人工智能+基礎設施建設
一是推動人工智能在公路基礎設施智能化設計、橋梁鋼結構產品制造、隧道建造等方面應用,提升公路工程施工效能。
二是推動人工智能在航電樞紐施工中應用,對施工人員危險行為、汛期是否作業、進入庫區船舶運行狀態等進行分析及預警,保障施工安全。
02、人工智能+基礎設施養護
一是推進人工智能在公路路面、橋梁、隧道等基礎設施檢測方面應用,提升養護檢測效率。
二是通過無人機快速影像實時提取災情信息,并基于深度學習網絡模型,快速生成災害影響范圍圖像,提升災后應急搶險救援效率。
三是研究公路運行安全風險定量評估方法,為優化在役公路交安設施布設提供數據支撐。
四是運用人工智能對航電樞紐設備、樞紐大壩運行狀態分析、預警,保障航電樞紐平穩運行。
03、人工智能+行業治理
一是研發公路交通大模型,實時監測預警交通事故、異常停車等異常交通事件。智能預測高速路網重點點位交通流量并生成管控方案,緩解交通擁堵。
二是依托營運車輛主動安全智能防控系統,智能采集駕駛員身份信息,智能識別農村客運車輛乘客數量,加強對“兩客一危”及農村客運監管。
三是應用人工智能,實現對渡口乘客
救生衣穿戴、渡口車客流量、惡劣天氣智能預警,保障運行安全;實現對港口作業人員未按要求佩戴
安全帽、貨物不按要求堆放、煙霧和火點等情況智能預警,保障生產安全。
04、人工智能+運輸服務
一是依托成都、綿陽等地,打造智慧公交、城市物流配送、園區自動接駁等示范應用場景,全面提升運輸服務能力,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及產業發展。
二是在內河港口開展無人駕駛集卡、裝卸設備試點應用,進一步提升港口生產效率。
三是支持企業建設多式聯運數智平臺,利用人工智能技術、優化多式聯運路線規劃,智能生成多套運輸方案,提高運輸效率,推動實現物流降本增效。
在保障措施方面,明確四川省交通運輸廳、四川省科技廳聯合牽頭,統籌推進各項任務。四川省科技廳積極支持“人工智能+交通運輸”相關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。各有關單位依托重點工程和項目健全科研機制,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,構建多鏈融合良性循環的創新生態。